第三二八章 天,凉了(2 / 2)

“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这都是我熊横一人的罪责,与其他人没有关系……

这是《汤诰》中的一段话,是商汤在推翻夏桀暴政后,用以安抚四方诸侯的诏令。

由于内容详实,来历权威,汤诰一直被认为是帝王罪己诏的“模板”。

开战是由于熊横的一意孤行,那么战败呢?

将士用命、百姓无辜,为什么楚国会败呢?

当然不能是各大氏族只顾争权夺利使他的大楚朝堂四分五裂,也不是郑袖以一己私利枉顾国家利益,更不能是楚王熊槐被亲情所骗。

“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陧,曰由一人。”

不能保护自己的人民,让国家遭遇这样的困境,都是出于我一个人。

全都是因为他熊横这个做王上的能力不足。

楚国建国八百年了。

但直到如今,楚国仍然未能建立起中原国家那样的中央集权,而是分散的部族制。

甘茂曾分析得很透彻国土太大,导致氏族太多,氏族在当地权力过重,君王无力实际管辖。

楚国历代有雄心的楚王并非没有想过要变法改革,建立王权。

最著名一次变法当属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变法。

这也被誉为封建时代中最深刻的一次变法。

然而最终,这次变法以楚悼王的突然离世,老氏族反扑杀死吴起而告终。

楚王,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性的共主,实际上对于各族的影响力很有限。

如果他将战败的罪责推到各大氏族的身上,只会在根本上摧毁这个国家的根基。

郑袖即将入寿春为太后,她的儿子将要继位为楚王。

如果此时将罪责推到郑袖身上,等于是在否认未来楚王的正当性,这对大楚而言同样是致命的。

而先王,就更不能担责了。

即便天下人都知道这一切的开端,都在于熊槐不听春申君、屈子、公子兰的劝阻,执意要赴武关会盟。

但就算只是出于人子的孝道,熊横也不能将罪责归到先父的身上。

更何况死者为大,楚人对怀王的怀念,或许将成为接下来能够支撑他们渡过未来黑暗日子的明灯。

熊横不能亲手熄灭这盏灯。

思来想去。

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取舍思量。

熊横早早就准备好了这一天,将所有的罪责都归于他一人身上。

又是一阵秋风吹透帷帐,将熊横已有了白丝的长发吹散。

天,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