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准备(1 / 2)

如同碎铁衣所说的一样,只有身处于这个体制之内,才明白朝廷究竟有多可怕。

一旦要是决定反叛的话,又究竟会承受多大的压力。

因此,虽然乐重这位新继位的镇西候对朝廷一方恨的是牙齿,恨不得立马就举旗造反。但是在冷静了下来,和一众西凉重臣商谈过了之后。

还是决定暂时先抑而不发,等兵马粮草等各方面都准备完,安抚好了身边的恶邻,联络好了各方盟友之后。再行举旗,背离大周的统治。

这其中粮草好说,先不说四镇诸侯所镇守的本就是四战之地,粮草自然是要常备,兵马也要经常训练。单是在镇东候满门被杀一事发生之后,就让剩下的三镇诸侯对当今朝廷、当今天子,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

因此不管是兵马还是粮草,都按照超规格的方式储存。甚至可以这么说,这三镇诸侯已经完做好了随时和朝廷撕破脸的准备。

而联系盟友以及安抚恶邻方面,其实完可以当做一件。

联系盟友方便就不用说了,三镇诸侯,同气连枝,共同进退,这可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现在朝廷将刀架起来了,要是三镇诸侯在咽气吞声,漠视朝廷已经踩过红线的这个行为的话。那下一次刀,怕是就要真的下来了。

等到那个时候,他们就算是想动手,怕是也没有还手的实力和机会。

至于说其他盟友,像是前朝余党,边陲之地的各国,在镇西候所争取的盟友之列。

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种浅显的道理,镇西候自然是不可能不懂。

早先就提到过了,朝廷之所以分封四镇诸侯镇守四极,除了有兑现大周太祖在起事之前的承诺,赏赐泗镇诸侯祖先当年的不世之功之外。

其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大周的四极之地有四方敌对势力。

北有以匈奴为首的草原游牧民族。

南有以八纳洞洞主为首的三十六洞南蛮。

西有以乌孙国为首的西域十二国。

东有东岛国为首的临海各国。

而又由于大周地处中原,历朝历代就是繁华富裕之所。像是盐、铁、茶等等,又是以匈奴为首的等四极势力的必需品。

在通过正常交易渠道很难到手,或者干脆交易双方物品价值极度不对等的情况下。这四极势力通常都会选择通过武力的方式,来夺取他们所需。

战争便开始了。

而四方势力也许单拿出一方来,对于当时的大周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一同出手的话,哪怕是大周也头疼万分,稍不留神甚至还有可能会翻船,而导致一连串的可怕后果。

在加上当时大周朝本就新立,人手本就短缺。因此这种情况下,实际上镇东候等就是朝廷方面推出来挡雷,充做盾牌用的。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四镇诸侯之所以和这四方势力水火不容,兵戎相见,根在大周这里。

如果他们之间要是达成共识的话,那么完是有可能止戈为友,退一万步说,签约休战一段时间还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还是那句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以前是三镇诸侯一方不肯妥协,所以没得谈。现在朝廷一方的行为已经正式的踏过红线了,那么就表示之前很多不能、不方便、不合适的,现在都可以谈了。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会说,争取盟友和安抚恶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同一件事情。

既然已经做了决定,下一步就是事实。因此很快,一封封由乐重亲笔所书、落印的书信,便伴随着一路路使者,出了武威城,像个四方而去。

当然,镇北候和镇南侯方面,由于三方面的关系更加亲密,其中不少地方需要两个方面更早一步做准备的缘故。

因此在使者出发之时,还有飞鸽传书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