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的好,赞神仙的善。
有好事的文人前来参观了秋怀慈与上官怜儿两人的神庙之时,瞅着神座上的俊男靓女,念头一闪,居然不由得揣测着仙人与仙姑的关系来。
有的说是道友,有的说是兄妹,但是,更多的人更愿意相信仙人与仙姑乃是一对情人,或者夫妻。
那些相信仙人与仙姑乃是情人或者夫妻的文人,还对神仙的感情世界展开丰富的联想,搜罗古籍,嫁接传说,脑洞大开,给秋怀慈与上官怜儿师徒二人衍生出各种版本的爱情故事来。
故事经过说书人的传唱,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爱情有美好的结局,也有悲伤的结局。
信仰神仙的人越多,就要拜神,拜神需要神庙,拜神也是需要香火之类的东西,需要的东西若是不能自产,就只能花钱买了,有买有卖,有卖有买,商品交易,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可以挣钱,牟取暴利的产业来。
有人为了表示虔诚,便将神仙庙建的越发辉煌,有人为了表现自己有地位,也将神仙庙建的越来越气派;
无论是表示虔诚显示地位,或者别的什么,一旦有了攀比,就会铺张浪费,就会出现奢靡之风;
有人是用私人的财富表虔诚显地位,有的人则是用国家与人民的财富表虔诚显地位,于是,社会就出现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横征暴敛的不法行为。
求仙虔诚之人,只想祈求福报,投身寺庙,不安劳作;不良之人利用别人的信仰,借着拜仙祈福的名义,只想牟取暴利,胡作非为,如此一来,社会国家渐渐地深陷危机之中,人心愚昧,清言堵塞,道德崩塌,次序紊乱。
所谓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因为求仙祈仙之事,天下很多地方因为官商勾结,巧取豪夺,闹得民不聊生,困苦不堪,人民朝不保夕,忍无可忍,伏安人民终于揭竿而起,引起天下乱荡,史称“伏安之乱”。
天子惊知民变,为了保住王位,调兵剿民,官民相杀,转战千里,血流成河,数年之后,国家方才一统,人民得到安宁。
战火熄灭,百废待兴,清本逐源,以安社稷。
这时,一个辅佐太子的柳姓的大文学家上书朝廷,言及“伏安之乱”,究其祸源,根在崇仙,要想教化人心,归于次序,当务之急,需要灭仙。
天子听了柳姓大文学家的谏言,深以为然,表示认同,于是,政府便动用了一切力量在天下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矫枉过正的灭仙运动。
那些真金白银打造的尊像被剥去了金银,没收官府,有的神像被捣毁砸碎,有的神像被扔进了河沟,有的神像甚至进了粪坑,只有私人家里面的那些小型的简易的丑陋的神像被某些信徒给藏了起来,依旧被偷偷地磕拜着,祈求富贵平安。
秋怀慈帮助了一个老人,治好了老人的耳疾,一个善意的举动,没想到在人间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带来这么大的灾难,而他居然自己压根就不知道,要是真的让他知道了,他可能不会去救治老人耳疾,而是直接掐死对方。
一场崇仙灭仙的运动在天下百姓之中展开即儿湮灭,作为当事人与参与者,居然都不知道他们参拜的神仙究竟是谁,真是荒缪可笑啊!
(这段描述讲的乃是一个关于迷信的故事。)